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药科普 | 淡竹叶与竹叶辨析


竹叶和淡竹叶,即便中药专业人员也可能会把俩者混为一谈,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竹叶与淡竹叶的区别是什么,挖一挖它们的老底吧。

☆来源不同☆

这两种中药是表亲,都属于禾本科植物。竹叶为禾本科多年生常绿竹状乔木或灌木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is (Mitf.) .Stapf ex Rendle的干燥叶片。其初出未展开的嫩叶,称“竹叶卷心”。淡竹叶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简单说,就是竹叶是一种名叫淡竹的竹子的叶子,而淡竹叶是一种名叫淡竹叶的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

《中国药典》从1963年开始只收载淡竹叶,而没有收录竹叶,所以临床上多用淡竹叶。由于我国竹类资源非常丰富,加上竹类植物形态类似,造成鉴别困难,因此古人在明代以前是不区分的,直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淡竹叶的形态特征,才将竹叶和淡竹叶区分开。

竹叶植物图

淡竹叶植物图



☆性状不同☆

竹叶的叶片为长披针形,浅绿色,叶有短柄,与叶鞘相连处有关节,叶片易自关节处脱落,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叶脉突出。质脆而富弹性,气微,味淡。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全年均可采收。以叶嫩、色绿、呈卷状者为佳。

淡竹叶的茎叶长25〜75cm。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1】以叶大、色绿,不带根茎及花穗者为佳。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江西等地,以浙江产量大,质量优,称“杭竹叶”。在6~7月将开花时,离地2~5cm处割起地上部分,晒干,理顺扎成小把即成。但在晒时,不能翻动,以免脱节;夜间不能露天堆放,以免黄叶。【2】

淡竹叶药材(小把)图

 淡竹叶饮片图



☆功效不同☆

竹叶甘、辛、淡,寒;入心、肺、胃、小肠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其辛寒能解阳明之结热、透散在里之邪,如《神农本草经疏》:“仲景治伤寒发热大渴,有竹叶石膏汤,无非假其辛寒散阳明之邪热也。”其甘寒可化阴而生津止渴,味淡渗利则又可清下移小肠之心火;入心经因能除烦,归肺胃经因其能清肺胃热而治咳逆吐衄。其质地轻清能解在上在表之热,如在银翘散、竹叶柳蒡汤等方剂中的应用,即用其味辛质轻而能散在表之热。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其善清心火、利小便而除烦止渴,又善清下焦小肠及膀胱之热,故淡竹叶多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等,如《奇效良方》中的淡竹叶汤、《圣惠方》中的淡竹叶粥。淡竹叶一名始载于梁代《名医别录》,但在明代《滇南本草》之前记载的淡竹叶来源于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淡竹的叶,《滇南本草》之后记载的淡竹叶来源于禾本科禾亚科淡竹叶。由此可见,现今用的淡竹叶始载于《滇南本草》。但因《滇南本草》并没有记载淡竹叶的形态特征,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描述了淡竹叶的植物形态,所以大多数人认为淡竹叶始载于《本草纲目》。[3]

总之,两者均味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皆能清热除烦、利尿,治心火上炎,下移小肠所致热病心烦,口舌生疮及热淋涩痛。然淡竹叶清热利尿作用较佳,多用于口疮尿赤及热淋涩痛。竹叶清心除烦力强,热病心烦多用;又兼辛味,清中有散,能凉散上焦风热,多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


※药茶※

现代研究发现,淡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多糖、内酯、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4]其化学成分主要含三萜类芦竹素、白茅素等;甾类含菜油甾醇、蒲公英甾醇等。具有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收缩血管、降血脂、保肝等作用。[5]淡竹叶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用于生活保健或辅助治疗还是很有效的。此外,“竹叶卷心”作为茶品,在南方有使用。

清热消肿饮


组方:蒲公英、淡竹叶、金银花各5g,陈皮3g。

功效:蒲公英归肝、胃经,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四味合用,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麦粒肿疗效较好。[6]

麦冬竹叶饮


组方:麦冬10g,淡竹叶10g,莲子心3g。

功效:麦冬有养阴生津,益肺清心,润燥止咳的功效。淡竹叶有清肺去火,解热止渴,消痰利咽的作用。莲子心可清心安神,补肾益肺,利咽润喉。此饮适用于肺肾阴虚之津少口渴、咽干咽痒、干咳无痰、频繁清嗓、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较好。[7]

淡竹叶茅根茶


组方:淡竹叶10g、白茅根30g、绿茶叶5g。

功效:有清热泻火、通利小便之功。可防暑热症,尤适于防治小儿痱子。[8]

淡竹叶灯心草茶

组方:淡竹叶9g,灯心草3g,绿茶3g。

功效:淡竹叶有清热泻火,渗湿利尿,清心除烦的功效。灯心草有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的作用。此茶微黄晶莹、清香可口,适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尿少涩痛,短少而色黄,尿道热痛及心烦失眠等,尤宜于急性尿路感染,小便淋漓涩痛不通。[9]


※药膳※

淡竹叶粥


组方:淡竹叶30g、粳米50g,冰糖适量。

功效:此粥清热利尿通淋,适用于热病心烦、不寐,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等症。


豆叶茅根粥


组方:赤小豆30g,淡竹叶、白茅根各15g,粳米50g,白糖适量。

功效:此粥清热利湿、健脾生精,适用于湿热蕴结下焦,精液粘,或有凝块,小便短黄等。


★用药禁忌★

淡竹叶无实火、实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4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152.

[3]黄泽豪,蔡慧卿等.中药淡竹叶的本草图文考[J].2017,40(4):975.

[4]宋球烨,吴启南.中药淡竹叶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 :526-527.

[5]陈烨.淡竹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10(13):50-51.

[6]胡世云,张彩霞.3款药茶缓解眼睛不适[J].2020,03:41.

[7]孟兆君.慢性咽炎药膳方[J].2018,09:34.

[8]陆基宗.清热解暑常用药茶[J].2018,07:33.

[9]孟昭群.尿路感染饮药茶[J].2018,05:34.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

  撰稿: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祥龙

  修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鹏

  审稿:北京城市学院李京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春生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