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春半花鸟融融,养生以和为贵
发布日期:2021-03-15 17:26:07
浏览次数:57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在《春秋繁露》中也有“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的记载。因此这个节气有两个含义:一为平分了春三月,二为平分了昼与夜,故名为春分(3月20日-4月4日)。春分这天日夜等分,阴阳平衡,万物繁荣而井然有序,百花开同候鸟返,祭春社而行春耕,动静相适,春分过后便开始阳长阴消。此时节更应注意调节阴阳以求平衡,衣食住行当讲究“平和”二字,同时顾护阴气,以更好地适应时令变化。
上薄下厚,升阳防湿 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阳光逐渐增多,气候也开始明显转暖,少有寒流,雨水也开始增多。穿衣应随寒热变化,上薄下厚,尤其要注意腿部和脚部的保暖,防止寒湿之气侵袭下位,又有利于阳气的生发。
早起早睡,保阴升阳 熬夜会强御阳气、耗伤阴精,虽春分之后白天越来越长,同时也意味着阴气在慢慢消减。不可长久熬夜,早睡早起可以养肝血、存阴精、升阳气,保持一天的精神气;房事有节,春季是一个阳气生发的季节,春心萌动是正常生理反应,但房事过多会损耗阳气、伤及阴精,更不可在酒后以及情绪过激时行房。
出门踏青畅情志春意融融,百花待放,在疫情防控要求下,郊游踏青不失为一种春季养生的好方式,出门踏青可以舒筋骨、畅情志,感受生生之气。需要注意的是春季踏青要谨防各类过敏植物以及毒菌侵袭,像黄色野杜鹃、郁金香、夹竹桃、一品红等容易引起过敏,不可过分贪恋这类植物。
健脾胃,祛湿邪 饮食仍须“减酸增甘”。春分时肝气旺,脾气弱,肝旺易克脾胃,且雨水增多,湿气重而困脾,因此春分时饮食上要注重健运脾胃,祛除湿邪。可多吃姜、葱、淮山药、枸杞、土豆、菜花、鸡肉、鯉鱼、鯽鱼等补益脾胃、祛除湿气,且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平衡,阴阳互补 药食同源,食物也分寒热温凉平五种性质。春分养生应注重阴阳均衡,所以饮食上也要阴阳互补,互相搭配。吃寒性食物,如鱼、虾、蟹等,需要搭配温热之品,如葱、姜、酒、醋等;吃温阳食物,如韭菜、木瓜等,要配以滋阴之品,如百合、木耳、蛋类等,这样才能有利于身体保持寒热、阴阳平衡的状态。
多吃时令新鲜蔬菜 蔬菜的性味是由所处的季节气候决定的,因此食用时令的蔬菜,能使人体更好地适应自然之气。在春分时应多吃“春芽菜”如香椿芽、春韭、马头兰、鲜荠菜等升阳;晚春水果如草莓、桑葚等,适量食用以滋肝肺之阴。多吃水果蔬菜,可降低心脑血管、肝肺疾病患病率。
平肝健脾 因春分时肝最为旺盈,不注意保养,肝脏升发功能太过形成肝火,或克脾,肝不藏血而脾不统血则可能出现鼻衄、齿衄、紫斑,甚至造成脑溢血。此外,精神疾病也为春季高发病,多因郁怒太过、肝气紊乱,须注意保持情绪安定、心情舒畅,即“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调肺充卫 肺主气,将由脾胃化生的精气散布于全身,其中运行在体表脉外的卫气发挥抗邪、免疫防御的作用。此时暖日融融,腠理渐开,邪疠之气滋生侵犯,是传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高发期。温脾胃,补肺气,保养卫气,可以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春分时节不宜长久宅家,可以做各类舒缓的室外运动,如赏花、放风筝等,配合相应的节气养生功法,可很好地养阴升阳,达至平衡。
春分养生坐功
盘腿而坐,两手臂贴在侧胸部,两肘弯曲,两手由体侧上提至腋下,手心朝上。然后两手掌心向正前方推出,直到两臂伸直,与肩同宽同高,同时头向左侧转动。然后两手回收至腋下,掌心恢复向上,头转向正前方。再重复上述动作,两手推出时头转向右侧。如此左右各做42次。最后上下牙齿相叩36下,深呼吸、咽口水9次。可预防和治疗胸部、肩背经络的虚劳和邪毒、牙齿疼痛、颈部肿痛、身体寒战、红肿热痛耳聋耳呜、耳后肩臂疼痛、皮肤肿胀、瘙痒等。

头部点按功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用左手大指点按左风池,由下往右前上方点按,按时两眼轻闭,点按1~2分钟。然后再用右手大指点按右风池,由下往左前上方点按,点按1~2分钟。然后两手食指伸直,指尖朝下,其余四指向手心回曲,两食指由前颌向头两侧掠按,至太阳穴处,正转6圈,再反转6圈为1次,共做6次。可缓解头痛、头晕、偏头痛以及紧张压力的情绪,清神明目。

经络刮痧
刮痧板与皮肤45度角,刮拭背部(肝经的背部投影),方向是由内向外刮;再延胸部肋骨的走向慢慢刮拭右侧肝区,重点刮拭两侧期门穴,中等力度,由内向外刮拭,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此方法可以梳理肝气、清肝降火,也起到防治高血压、精神类疾病的作用。
合谷穴
简易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是穴。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合谷穴50次,以感觉酸麻为宜。
功效:合谷穴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为肺经表里经之原穴,适当地予以刺激,可以很好地调和阴阳,调节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神阙穴
取穴:肚脐中央
手法:用手掌摩擦神阙穴1-3分钟,以发热为宜。
功效:适当刺激神阙穴,可使人体气血充盈、精神饱满,有效改善因外在压力造成的精神萎靡等症,舒缓压力。

三花解郁茶
配方:菊花、玫瑰花(月季花也可)、栀子花各3-6克。
做法:菊花和玫瑰花80度冲服,栀子花冲泡温度要更高一些(90-100度)
功效:可平肝清热化湿,有解郁活血之功效,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以及肝郁导致的乳腺增生、月结不调等均有效果。适用于性格急躁易怒、口舌生疮、口苦、咽干、目眩的人群。
杞豆排骨汤
配方:枸杞子20克,黑豆30克,猪骨300克,姜片、葱段、精盐、黄酒各适量。
做法:将枸杞子、黑豆和猪骨洗净后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沸,加黄酒、精盐、姜片、葱段等调料,再改用小火煨炖至黑豆烂熟,汤汁黏稠即成。
功效:黑豆具有强肝、解毒、明目、补肾的功效。最好选择“青仁黑豆”,即皮黑肉青绿的黑豆。这样的黑豆补肝肾的效果比较好;枸杞调肝补肾。长期服用,可使肌肤润泽,延年益寿。
桂圆百合粥
配方:大米250克,桂圆肉10克,百合6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大米淘净,用冷水漫泡30分钟;百合掰成小瓣,洗净;桂圆肉洗净。在砂锅内放入大米、百合、桂圆肉,加水适量,大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煨煮。煮到百合与大米熟烂时,加入白砂糖,拌匀即可。
功效:清心除烦、宁心安神、补益心脾。用于防治失眠,提高睡眠质量。
撰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穆倩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宋佳乐
编辑:王许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