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药科普丨菊花


赵昌寒菊

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久服菊花益寿之传说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庄。谷中水甜美,山上长着许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户人家都饮用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岁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岁。


重阳节登高饮菊酒之由来

据载,东汉汝南恒景从方士费长房学道,费对他说:“九月九汝南有大灾,令家人登山饮菊花酒可消些祸。景闻言举家登山。还,鸡犬俱暴死。”从此,重阳节登高饮菊酒便成了民间避祸禳灾的传统习俗。


中药之菊花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用量】5~9g。

【注意】《本草汇言》: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凡阳虚或头痛而恶寒者均忌用。

【历代功效认识】

《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各家论述】

《本草衍义补遗》:“菊花,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

《纲目》:“菊花,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本草经百种录》:“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菊花茶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和祛毒消肿等功效,对于肝火旺所致的目疼、干涩,晕眩,头疼,耳呜有一定治疗功效。另外菊花茶也有保持清醒大脑的作用。

消除眼皮浮肿:对于经常熬夜的朋友而言,醒来后眼睛会出现浮肿的情况,可以用菊花茶来消除浮肿,用药棉蘸添加适量的菊花茶,抹擦眼睛的四周,能够具备消除浮肿的功效。

饮菊花茶的注意事项:

随泡随饮,不必过夜。菊花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具备非常好的抗氧化能,能协助身体消除身体氧自由基,有降胆固醇、抑止心率上升等几种身心健康功效。但黄酮类化合物十分不平稳,非常容易被空气氧化,使茶水丧失原本的淡黄色颜色,变为翠绿色,其养生保健的功效也会明显下降。因而菊花茶要现泡现饮,尽量不要久放。

味道微苦的野菊花尽量不要随意饮用。



— END —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

  撰稿:闫子民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