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药科普 | 郁金和它的“兄弟们”

郁金、莪术、片姜黄、姜黄均为姜科姜黄属植物,有相同或相近的基源,只是药用部位和加工方式上有所差异,可谓植物界的“兄弟”。我们在学习、工作中,时常觉得四者很难分辨,下面就从来源、性状、功效方面为大家进行简要的区别。

来源差异

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郁金、莪术、片姜黄、姜黄关系图如下:

其中,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商品习称温郁金)、姜黄(商品习称黄丝郁金)、广西莪术(商品习称桂郁金)、蓬莪术(商品习称绿丝郁金)的干燥块根。黄丝郁金的根茎为药材“姜黄”。温郁金的根茎,大个鲜时切片为药材“片姜黄”,小个为药材“温莪术”。桂郁金的根茎为药材“广西莪术”。绿丝郁金的根茎为药材“蓬莪术”。

性状差异

莪术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广西莪术、蓬莪术的根茎。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三者的区别为:

蓬莪术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

广西莪术环节稍突起,断面黄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黄色粉末,内皮层环纹黄白色。

温莪术断面呈黄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黄色至黄棕色粉末。

蓬莪术
广西莪术
温莪术

片姜黄为温郁金采挖后趁鲜纵切厚片,是这四个药材中唯一未经蒸煮加工的,长3-6cm,宽1-3cm,厚0.1-0.4cm。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切面黄白色至棕黄色,有一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质脆而坚实。断面灰白色至棕黄色,略粉质。气香,味辛凉。

片姜黄

姜黄与片姜黄对比图


姜黄虽与“片姜黄”一字之差,但二者的差别却很大。姜黄为姜科姜黄的根茎,经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后使用。其中较粗短,呈长卵形,粗糙皱缩,环节明显,节上多残存叶柄碎片,并有较多须根痕的,因其状如蝉肚,俗称“蝉肚姜黄”,为姜黄的主根茎。略呈圆柱形或稍扁,带有指状分支或圆形分支断痕,有不规则纵皱纹,并有环节及少数根痕,为姜黄的侧生根茎(长形姜黄),俗称“指状姜黄”。

蝉肚姜黄(主根茎)

长形姜黄(侧生根茎)


郁金与其他三味药物的区别是药用部位为块根,属于根的范畴。它与根茎的区别是表面没有节和节间。采挖后除去泥沙和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黄丝郁金和绿丝郁金个头稍小。黄丝郁金为姜黄的块根,断面橙黄色,气芳香,味辛辣。绿丝郁金为蓬莪术的块根,呈长圆形,较粗壮。气微,味微辛苦。


温郁金和桂郁金个头稍大。温郁金稍扁,两端渐尖。断面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桂郁金为广西莪术的块根,表面具疏浅纵纹或较粗糙网状皱纹。气微,味微辛苦。


功效差异

莪术苦、辛,温。归肝、脾经。莪术入血分,活血力颇强,为破血祛瘀之品;入气分,又能行气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等属血瘀气滞之重症者;其功偏行散气滞且力强,为破气之品,并能消食化积,故常用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等证,可奏消食、行气、除胀之功。用量6-9g。本品为破血之品,月经过多者及孕妇禁用;本品易伤气耗血,应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片姜黄辛、苦,温。归脾、肝经。功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胁刺痛,风湿痹痛,肩臂疼痛,跌扑损伤。用量3-9g,孕妇慎用。

姜黄辛、苦,温。归脾、肝经。姜黄辛散苦泄温通,为血中气药。功能破血祛瘀,通利经脉,行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以及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等常用;外散风寒湿邪,内通经脉气血,长于温通肢臂气血而活血行气止痛,为风湿肩臂疼痛之要药。用量3-10g。外用适量。本品为破血行气之品,易耗气伤血,故血虚者慎用。

郁金辛、苦,寒。归肝、心、肺经。郁金既为气分之药,又为血分之品,长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疏肝解郁,为治血瘀气滞之胸胁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的常用之品;入心经能清心热、解郁结、开心窍,可用治痰浊蒙蔽心窍、热陷心包之神志昏迷,癫痫发狂等证,如安宫牛黄丸;入血分能清血热。对于血热逆血上冲之妇女倒经、血热吐血、衄血,具有凉血止血之功;归入肝胆,能清利肝胆湿热、消退黄疸,可用治湿热蕴结肝胆所致的黄疸尿赤等。用量3-10g。“十九畏”中郁金畏丁香,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四药在性味方面,均有辛苦之味,但姜黄、莪术、片姜黄性温而郁金性寒。在功用方面,均有行气活血止痛之效,但姜黄以活血为主,兼以行气。郁金则长于清心解郁,并有利胆及止血之功。可用治热病神昏、癫痫、黄疸、胆石症及血热出血等证。莪术逐瘀力强,长于破血行气,而兼能消积止痛。片姜黄通经止痛力强,长于治疗风湿痹痛和肩臂疼痛。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专业委员会

  撰稿: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 刘璐

  修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张鹏

  审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林晓兰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