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医科普丨秋分常见疾病预防保健


你为什么睡不着


古人云秋分者,阴阳各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至此之后,阳消阴长,天气逐渐变凉,白天变短,黑夜变长。这样的变化,提醒我们要提早入睡,勿将白日的紧张慌忙带入漫漫长夜,以求心志安宁,无碍前行。简而言之,此时睡觉乃头等大事。
然而,话虽如此,想睡真能轻易入眠乎?实则,不少人夜晚辗转反侧,饱受失眠之苦。



失眠的因素


失眠症状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环境、行为、社会及心理等方面。例如,居住环境嘈杂、睡觉前灯光刺眼、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及熬夜等都可能导致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在我国有很高的发病率,范围大致在4%到50%之间,这一波动主要源于个人主观感受及健康表现的不一致性。长期失眠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有时甚至影响日常功能。因此,对于失眠问题,及时救治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失眠对身体的影响较大,需引起足够重视。





失眠的标准


判断是否失眠,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主观体验,即个体是否感知到失眠;其次是对睡眠质量的满意度及睡眠持续时间的评估;最后是失眠是否影响了正常的日常功能。具体来说,失眠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超过半小时)、平均睡眠时间短(小于6小时)、夜间觉醒次数多(大于或等于两次)或早醒,以及睡眠质量差、睡眠浅等。此外,还需评估失眠对第二天工作、学习等日常活动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诊断中,失眠并非仅依据睡眠时间长短来判断。有些人虽然睡眠时间短,但第二天精神状态良好,不影响其他功能,且对自己的睡眠非常满意,这并不能定义为失眠。例如,有些人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但第二天依然精神充沛,不影响生活和学习,这种状态可能就不属于睡眠障碍等问题。因此,判断失眠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主观体验、睡眠质量、日常功能影响等,以得出准确的评估。





抑制失眠的方法


中医秉承道家尊重自然的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提出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理念。其中,顺应四时变化,保证充足的睡眠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秋分之后,天黑得越来越早,黑夜时间逐渐延长,因此我们应适当提前入睡时间,以顺应自然规律。

为了抑制失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避免熬夜:生活压力虽大,但经常熬夜会耗散阳气,降低睡眠质量。因此,我们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2.睡前忌暴饮暴食: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饮食不规律、睡前过量进食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失眠。因此,睡前应避免吃得过饱。

3.避免刺激性饮料:咖啡、茶等饮料具有兴奋神经和利尿的作用,晚上饮用会加重失眠症状。因此,睡前应尽量避免饮用这些刺激性饮料。

4.控制情绪波动:家庭矛盾、辅导孩子作业等压力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进而影响睡眠。因此,睡前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吵架和动怒。

5.避免过度娱乐活动:睡前进行过度的娱乐活动会使人过于兴奋,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应尽量在睡前避免进行这些活动。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张楚笛 沈潜
  编辑:乔雨园

审核: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