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医科普丨处暑常见疾病预防保健



随着处暑的到来,秋天悄然拉开序幕。这个时节,凉爽的空气带来舒适,却也让关节炎患者面临挑战。在我们周围,不少人饱受关节炎之苦,关节的隐痛或僵硬成为他们生活的阴影。那么,在处暑之际,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照顾关节炎,让关节健康与秋日美景相伴呢?









为什么秋季多关节疼?


在中医理论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被高度重视,强调“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风湿病作为一种深受季节变换影响的疾病,其发作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尤其是在秋季的处暑时节表现尤为明显。

处暑之际,自然界中寒气初现,而寒邪具有收敛凝滞的特性,易侵袭人体关节,导致关节部位气血不畅,从而引发或加重关节炎症状。此时,患者往往会感受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僵硬不适,以及对风、凉环境的敏感性增加。

另一方面,尽管处暑标志着暑热的减退,但秋季的湿气尚未完全消散,湿邪依然留存。在中医理论中,“风”与“湿”常常并提,二者相合易致痹症,即风湿类疾病。湿邪粘滞重浊,与寒邪交织,更加剧了对关节的不良影响,使得风湿病患者在这一时期更容易出现症状的反复或加重。

关节炎现状?

关节炎,简而言之,是一种影响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炎症性疾病。它不仅仅局限于关节本身,还涉及到骨骼、软骨、关节囊、肌肉及韧带等多个组成部分。这些部位共同协作,才能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与活动。

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相当高的疾病,其普遍程度令人瞩目。据估算,在中国,约有1.2亿人正受到关节炎的困扰,这一数字在全球范围内更是庞大。尤其在特定年龄段,如40至60岁之间的人群中,关节炎的患病率高达20%左右,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关节炎的患病率接近50%,而到了70岁,更是高达70%。更为惊人的是,在75岁或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通过影像学检查,几乎可以观察到所有人的关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刺或增生现象,尽管并非所有人都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关节炎的症状多样,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几大类,以帮助大家进行自我判断和了解。

疼痛:

1.起始痛:关节在活动初期,如早晨起床时,出现疼痛或僵硬感,是关节炎常见的初始症状。

2.活动痛:随着活动的增加,如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关节出现疼痛。这种疼痛可能表现为膝盖痛、腰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

3.静息痛:与活动痛相反,静息痛在关节静止时发生,尤其是夜间睡眠时,疼痛可能加剧。这通常与关节内的炎症反应有关。

关节僵硬:

早晨起床或久坐后,关节感觉僵硬、不灵活,称为“晨僵”。这种僵硬感在轻微活动后通常会有所改善。如果晨僵持续时间较短(如几秒钟到几分钟),可能只是骨质增生的表现;但若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则需警惕可能存在的关节炎或其他关节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关节肿大:

部分关节炎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关节内积液、滑膜增生或软组织肿胀等原因引起的。关节肿大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

此外,关节炎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关节周围肌肉无力、关节畸形(如手指关节变形形成“鹅颈样”或“纽扣花”样改变)、关节活动受限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因此在进行自我判断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如何预防?

1、注意保暖

秋季气温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关节容易受凉而引发疼痛。因此,保暖是预防关节炎的重要措施之一。穿着合适的衣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关节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对于容易受凉的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腕关节等,可以使用护膝、护腕等保暖护具进行保护。

避免使用冷水洗手、洗衣等,以免关节受到冷水刺激而引发疼痛。

2、合理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助于预防关节炎。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秋季适合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既可以增强体质,又不会对关节造成过大的负担。当然,要记得热身,活动开关节。

3.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钙是构成骨骼和关节的重要成分,而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可以多吃牛奶、蛋类、豆制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并适当晒太阳以补充维生素D。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张楚笛 沈潜
  编辑:乔雨园

审核: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