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节气养生 | 二十四节气之美——芒种


传统二十四节气
节气介绍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盛夏的正式开始。每年公历6月5日至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75°时,我们迎来了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气——芒种。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江南地区进入梅雨时节,华南地区则处在龙舟水时节。芒种之名,寓意着“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农村中,这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

节气诗


《芒种》

长卿

河阴荠麦芒愈长,梅子黄时水涨江。

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


节气中医特点与注意事项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湿热逐渐明显。根据中医理论,此时是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正常运转。同时,心属火,主血、藏神,心的阳气充足则心血充盈,思维敏捷,神志安定。


1.养心为先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芒种时节正是夏季的开始,阳气旺盛。心主夏,养心尤为重要。此时,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食用养心安神的食物,如莲子、百合、酸枣仁等。



2.顾脾胃, 少寒凉

夏季雨量增加, 天气既热又潮湿, 疲乏无力、睡眠不佳、胃口差、消化能力下降是许多孩子在芒种时节的不适表现, 称为苦夏。中医认为, 湿属阴邪, 而脾喜燥恶湿, 由于芒种比较闷热, 故易湿困脾胃, 如果孩子又贪吃冷饮, 此时脾胃很容易“受伤”。过于寒凉易致孩子脾胃运化功能下降, 而且寒凉的饮食会刺激胃黏膜, 诱发胃肠出现痉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所以此时应注意护理脾胃, 适当增苦, 避免过食寒凉食品。



3.防疾病

农历五月又被称为“百毒之月”, 蚊虫大量滋生, 容易传播疾病。由于气温升高、空气潮湿、天气闷热, 极易引起传染疾病, 如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乙脑、痢疾等, 所以要注意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发生。


节气三候


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就是说螳螂在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而反舌鸟则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小编好奇,芒种不是盛夏吗,为啥不是阳气而是阴气;其实,此处的阴气是指阴气的初生,在阳气最为充沛、振奋、覆盖天地之时,阴气开始悄悄地萌生,螳螂、伯劳这些喜阴的虫鸟便开始活动起来了。


节气习俗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谁身上泥巴最多,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但是此习俗现在已经淡化了。


芒种时节,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灵调养。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气中收获满满。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张楚笛 沈潜
  编辑:乔雨园

审核: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