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绵绵,雨生百谷。
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啦!“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雨生百谷,谷雨这么好听的名字由此而来。这时降水明显增加,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群芳谱》也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春雨绵绵是谷雨节气最主要的特点。“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后,中国南方地区,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加大。“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此时的江南已是春雨绵绵,岭南的雨季也已经来临。在北方地区,谷雨是“终霜”的象征。此时气温明显回升,土壤干燥疏松,常有大风、沙尘天气,而降水量却在下降,所以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谷雨
(宋)朱槔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
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
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谷雨时节,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增大,自然界阳气升发,阴气下降,外部环境的变化形成了谷雨后湿气较重的状态。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湿既一种状态,中医理论中它还是一种致病邪气,被称为“湿邪”,风、寒、暑、燥、火与它并称六淫。在潮湿的环境,湿邪易侵入人体为患。一开始,湿邪侵袭人体关节,伤人皮肉筋脉,出现身体困重、肢体活动受限等疾病表现,称为外湿致病。有外湿,还有内湿。内湿可因外湿侵入人体,影响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湿气过重,可引起脘腹胀满、肠胃不适、排便次数增多等消化系统问题。
湿气重可能会感到头重、头沉、头脑不清;肢体多出现倦怠、懒动、关节沉重、周身酸痛等不适;湿气困脾还会食欲下降;小便会出现浑浊、尿量不多或涩痛感,大便不成形、黏腻或有腹泻等现象。如果有以上表现,很可能就是体内湿气过重了。
要想祛除湿气,生活中就要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春日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也可以到野外春游,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还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祛湿排毒。饮食上宜清淡,忌油腻及生冷,可食用山药、冬瓜、莲藕、鲤鱼等祛湿利水的食物,达到调养脾胃,健脾祛湿的效果。同时,中医的艾灸、拔罐、刮痧等理疗方法,也有较好的祛湿效果。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也就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桑树上也开始见到戴胜鸟啦!
谷雨有喝茶的习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就是谷雨这天上午采摘的鲜茶叶制成的茶叶。谷雨茶色泽翠绿,香气宜人。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富贵的牡丹谁能不爱呢,“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又被称为谷雨花,谷雨时节赏牡丹的习俗已绵延千年。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观赏游玩。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有条件的小伙伴一定要试试!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