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节气养生 | 二十四节气之美——雨水

雨水节气
传/统/二/十/四/节/气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贵如油的春雨,总在不经意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草木萌动,绿意悄然冒出。这时寒湿气候和温暖气流相融合,地气上升,形成雨水。

《本草纲目》说:“地气生为云,天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雨水节气到来,地湿之气渐升,早晨有时会有露、霜出现。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应侧重于调肝补脾祛除寒湿

春季肝旺而脾弱。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春季肝气旺盛,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下降。雨水饮食宜减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核桃仁、扁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

雨水后,春风送暖,万物生长。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常易暴发流行感冒。同时阴寒未尽,春阳已生,这个时候的气温变化大,人体皮肤腠理变得疏松,风寒之邪容易侵袭人体。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老生常谈的“春捂”了。

“春捂”,重点捂的是腿、脚、颈项、后背和腹部气温乍暖还寒,要注意增减衣物,尤其是外衣不要轻易脱去。缓慢的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儿童,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以免遭到风寒侵袭,受寒后伤肺。

雨水三候

古代将雨水节气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说的是雨水前五日,水獭开始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第六至十日,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最后五日,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习俗——祭雨神、忙春耕、占稻色、回娘家


祭雨神

祭雨神是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在雨季来临之前,人们会举行祭雨神的仪式,祈求雨水降临,并保佑庄稼生长,人们健康。

忙春耕

雨水节气,雨量渐增。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雨水至、春耕忙,此时正是准备春耕的好时机。

占稻色

华南地区的农户人家,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预示来年收成。爆出的糯米花越多意味着收成越好。

回娘家

川西一带多见,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会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END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张楚笛 沈潜
  编辑:王湾

审核: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