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新闻

方药趣谈|杏仁

《折杏子》

杨万里

天暖酒易醺,春暮花难觅。
意行到南园,杏子半红碧。
轻风动高枝,可望不可摘。
耸肩跂一足,偶尔攀翻得。
攀条初亦喜,折条还复惜。
小苦已自韵,未酸政堪吃。
聊将插鬓皈,空樽有余沥。

杏仁的故事

人们常常用杏林来代指中医界,“杏林春暖”这个词语也并不陌生,而这个典故,来自于东汉的“建安三神医”(华佗、董奉、张仲景)之一,董奉的故事。

据说董奉小时候与朋友玩耍时,因朋友摔倒受伤,董奉将杏树上的杏花用于止血,便与杏花结下不解之缘。长大后的董奉,为了救助百姓,成为了中医,并且常到山中采药,了解药性。在一次饥寒交迫的采药过程中,董奉咳嗽气喘,饥饿难耐,恰好在周围见到一种红果,便把果实连种子也掰开食用,然后发现不再咳嗽胸闷气喘,痰也容易咳出了,他发现的此等好药便是杏仁。

杏子

随后他就在这山中定居了下来,闻名来到山上治病的百姓不少,贫穷者多,加上董奉不愿收取病人的馈礼,便转而让病人康复后,在山上种下杏树,以作回报。不论贫富,大病者多种,小病者少种。慢慢山上遍满了杏树,春天杏花盛开时,景象美丽,让人赞叹,“杏林春暖”由此而生。

杏花

杏仁的种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的坚果杏仁或者其制品,如杏仁糊、杏仁茶、杏仁粉、杏仁片等,用的是杏仁种类中的甜杏仁(又称南杏仁)或者美国杏,特点是食用时带有一点甜味;而中药杏仁使用的是苦杏仁(又称北杏仁),带有一点苦味。苦杏仁在生用情况下过量食用,带有毒性,所以药物杏仁需要经过炮制和煎煮之后才可以安全使用。

南杏仁


北杏仁

中药之杏仁

杏仁饮片


【性味】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

【用量】3~10g

【注意】脾虚便糖者慎用

【历代各家论述】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名医别录》:主惊癎,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食经》崔禹锡: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

《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本草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皶疱。

《本草纲目》:苦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治疮杀虫,用其毒也。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发散也。

《本草求真》:苦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苦杏仁气味俱备,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东垣论苦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开溺,而一主于肺经之血,一主于肺经之气;苦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而一治其脉浮气喘便秘,于昼而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秘,于夜而见。冯楚瞻论苦杏仁、栝萎,均属除痰,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故表虚者最忌;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虚者切忌。诸药貌虽相同,而究实有分辨,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但用苦杏仁以治便秘,须用陈皮以佐,则气始通。

《药征》:苦杏仁主治胸间停水,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气结胸,心痛,形体浮肿。

《本经疏证》: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苦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加术汤、麻黄苦杏仁薏苡甘草汤、厚朴麻黄汤、文蛤汤,皆麻黄、苦杏仁并用,盖麻黄主开散,其力悉在毛窍,非借苦杏仁伸其血络中气,则其行反濡缓而有所伤,则可谓麻黄之于苦杏仁,犹桂枝之于芍药,水母之于虾矣。

《本草便读》:凡仁皆降,故(苦杏仁)功专降气,气降则痰消嗽止。能润大肠,故大肠气闭者可用之。考苦杏仁之性似无辛味,似乎止有润降之功,而无解散立力,但风寒外束,肺气壅逆,不得不用此苦降之品,使气顺而表方得解,故麻黄汤用之,亦此意耳。桃仁、苦杏仁,其性相似,一入肝经血分,一入肺经气分。至于解毒杀虫,彼此均可,在乎用者之神明耳。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

  撰稿:胡宸 齐文升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