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各位老师:
您辛苦了!
面对疫情,除了做好科学地自我防护外,应注重心理健康,避免焦虑、恐慌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趁虚而入,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以下方案提供给大家,希望对老师们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
我们每个人面对外界的压力,有心理反应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人在压力下的反应超过了一定的程度,可能就构成了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会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有的因工作和生活安排被打乱而迷茫,有的因家庭琐事来不及处理而烦恼,有的因隔离观察而倍感孤独,还有因对社会现象不满而愤懑等等。应该说,以上这些情绪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那么,究竟何种情况下才可能是出现了“问题”,以至于需要寻求心理热线帮助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自我评估的办法。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开发相关评估量表自评小程序,方便大家随时进行扫码测评,积极寻找方案,主动化解。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及生活工作压力均有可能成为慢性的心理应激源,使人们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引起失眠,多属于中医肝气郁结,心神不宁,治疗宜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中医五音疗法,结合现代催眠治疗引导语可以带你逐步进入催眠状态,借助暗示性认知治疗语言,希望能帮助你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远离失眠。扫描下方二维码,开启美妙的睡眠之旅吧!
疫情对心理的影响不止于流行期,长期慢性创伤更需要关注。近日,北京疫情出现的点多、面广、散发情况,政策调整力度,舆论导向多元等等,使我们内心波动更加频繁,如何做好疫情后的心理防疫成为亟需面临解决的问题。中医心理专家亲笔撰写《新冠疫情心理援助调适手册》,为您提供专业指导意见,敬请扫码进入,为您解除困扰,助您恢复心身活力!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编辑: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