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廷宝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激发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对中医药振兴的热忱和期待。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担负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是中医药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应注重三个方面。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首先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通过多层次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理解中医药的历史价值。
传承发展数千年的中医药一次又一次战胜了重大时疫和公共卫生事件挑战,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中医药的影响力在公众心目中有所减弱。但是,任何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且符合生命健康需求的科学和真理,从来不会因逆境或挑战丧失生命力。如今,中医药的崛起正说明了这一点。中医药顺应自然规律并通过简便验廉的诊疗模式护佑生命健康,中医药人奉行“大医精诚”精神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发掘传承千年的经典方剂,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并通过调节人体潜在机能状态,增强人体防护堡垒以对抗瘟疫流行,这些特色体现了中医药优势,使中医药被全人类接受和喜爱。
因此,我们要借助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推广力度。如编制印发多语言版本的中医药文化简明手册,研制简便易行的中医药类仪器,在海内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了解中医药,讲明白中医药的历史和贡献,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医药对人类健康发挥的作用。组织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活动,以丰富的中医药历史故事和各个时期的经典诊疗案例做宣传推广,进一步增加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明白中医药治疗原理、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药作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中医药讲究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究阴阳五行平衡协调,讲究因事因地因人制宜,调养生机。
由此可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强化中医思维,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开展诊疗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当前,中医思维弱化现象仍然存在,导致中医药诊疗特色不够鲜明,中医味儿不浓,需要进一步强化。我们应做好系统的应对之策——着力培养具有中医思维的人才,着力推动中医药从业者运用中医思维遣方用药,着力从科研层面为中医思维研究立项资助等。努力让中医思维成为引领推进中医药事业前进的理论之擎、特色之帜。
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统一的标准利于中医药走得更远、传播得更广、受益群体更多。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原创医学,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文化和文明成果。当前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颁布中医药国际标准93项,其中我国专家主导制定并发布的国际标准已达66项,占71%。
今后,要加快中医药标准化体系的完善,推进中西医协作和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在科技创新支撑下,中医药将更加自信走向世界,迎接挑战,积极掌握国际话语权。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