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认识新冠肺炎?
中医如何认识新冠肺炎?
《黄帝内经》就提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可见当时古人就认识到疫病具有传染性,不管老少,发病表现大多类似。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当中就提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伤寒”在当时就属于“疫病”,一旦患有伤寒,病情凶险。
清代温病大家吴又可《瘟疫论》记载:“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这种异气所感实际上就是指病毒传播。至于为啥会出现疫病呢?《瘟疫论》又指出“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其中关键在于“非其时有其气”。所以新冠肺炎的发生不仅仅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存在冠状病毒有关,还需要传播条件,与社会环境、气候变化相关。
如何预防新冠肺炎呢?
《黄帝内经》提出:“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明确提出防治“疫病”的两个基本条件,“正气存内”和“避其毒气”。“正气存内”强调维护自身正气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其毒气”指出避免接触冠状病毒携带者,特别对于老年人,基础病比较多,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的人群更需要注意。
如何做到“正气存内”呢?
张伯礼院士在最近全国新闻发布会,不建议健康人群口服中药预防新冠肺炎。我们可以做到顾护自己的正气就可以了: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风受凉;不要熬夜,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建议大家在家练习八段锦,既锻炼身体,又调畅情志。
新冠肺炎主要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因此“避其毒气”尤其关键。出门佩戴口罩,能骑车或能开车,不坐地铁;能走楼梯,不坐电梯;能家里带饭,不食堂吃饭;能独处,不聚会;能线上解决的,不见面讨论;碰完把手,就要洗手。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逗留,如车站、地铁、超市、医院、电影院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勤洗手,不使用别人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如毛巾、水杯等。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身体疼痛等症状,及时医院就诊,避免耽误病情,特别如果有疫区接触史的情况,一定要跟医务人员提前说清楚,撒谎只会是害人害己,并且会受到法律制裁!
此外,好多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疫情分布图,一刷微博都是疫情,面对日益增长的新冠肺炎病例,再加上过节期间长时间居家,使得情绪抑郁低落,这样对人体的正气实际上是一种消耗,《黄帝内经》讲“思则气结”“百病多生于气”,因此,需要正确看待此次疫情,虽然患病人群较多,但治愈人数也不少,并且对于年轻人、无基础病的患者来讲,大多预后较好,所以大家要积极面对,“恬淡虚无,正气存内”,在战略上蔑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
编辑:王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