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新闻

北京中医药学会历史沿革(连载十一)

1955年,北京中医学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推选于道济为北京中医学会第四届主席。

1955年至1959年间,北京中医学会在不同季节,邀请各医院临床经验丰富名老中医作有关多发病的学术报告共25 次。特别在1959年年底举办了跃进学术报告月,除学会委员们踊跃报名承担报告任务外,还聘请了20位老大夫作报告,内容丰富多彩,范围广泛,有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共35讲,到会人数计9 000余人。

1958年7月,学会筹办中医系统讲座,目的是更好的加强会员的理论学习,将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全部温习一遍。系统讲述了内经、针灸重点介绍、本草、伤寒、温病、金匮等。先后参加学习的会员共1083人,为扩大学习范围,满足西医同道学习中医,先后有150名左右西医参加了学习。

1959年6月,学会筹办正骨、按摩经验交流会。因为正骨、按摩大夫过去学习的机会很少,虽然手法不一致,但确实各有所长,通过技术交流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先后共举办正骨、按摩讲座各17次,讨论17次。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对新中国中医学术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6年至1959年,为继承老前辈的宝贵经验,学会先后组织整理了肖龙友、汪逢春、赵树屏、樊干卿等四位名医的医案,根据他们多年来的真实的治疗记录整理成书。

1960年,为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宝贵临症经验,北京中医学会和市卫协联合举办中医倾谈会,当时出席的有施今墨、宗维新、董德懋、秦伯末、郗佩龄、朱颜、杜自明等十几位名老中医,促膝倾谈临床医疗经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术气氛活跃并进行了录音,北京晚报还进行了报道。

1960年,北京中医学会与北京医学会、北京药学会以及北京卫生工作者协会合并为“北京市医药卫生学会”。北京中医学会成为其属会之一。1961年,北京市医药卫生学会撤消,北京中医学会独立,在业务上仍受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卫生局的双重领导。

1961年,北京中医学会组织中医简易疗法下乡,围绕农村浮肿病、小儿营养不良、闭经,子宫脱垂等疾病,开展简易捏积、耳针、单方等,组织会员深入农村进行短期训练和推广。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对新中国中医学术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62年2月19日,北京中医学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委会,推选宗维新为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董德懋、赵炳南、朱颜、为副理事长,郗佩龄兼秘书长,陈彤云为副秘书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部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此后北京中医学会被停止一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