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新闻

北京中医药学会历史沿革(连载五)

中医针灸疗法历史悠久,在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著作《灵枢经》中被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得到系统的讲述。汉代以前,针灸专著不断涌现,针灸学术得到不断发展和推广。然而清朝政府由于对针刺副作用的畏惧而于1822年颁旨将太医院针灸科永久废除,这对于中医针灸学的发展无疑造成了严重的障碍,但由于针灸具有的简、便、廉、验的特点,所以在民间一直占有广阔的市场。延安根据地时期,针灸在解放区得到提倡,当时著名西医外科专家鲁之俊积极学习针灸技术并有较深造诣,建国后任中医研究院院长,并曾担任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

中央卫生部非常重视中医针灸疗法,为了通过研究与实验使针灸疗法科学化,推广应用,特于1951年3月7日,在卫生部专门召开了针灸座谈会。到会的中西医专家对针灸疗法发表了很多宝贵意见,认为应当重视祖国医学的针灸疗法,通过研究与实验,使之科学化,求得在医疗上明确其效果,以便推广应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解决治疗问题。并一致愿意在中央的领导下,中西医团结合作,共同搞好这项工作。

1951年3月,北京中医学会召开针灸专门委员会筹备会。1951年4月21日,中医学会针灸专门委员会正式成立,主任委员高凤桐,委员有王乐亭、刘介一、胡荫培、尚古愚。并由该委员会筹备针灸研究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