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成立背景
解放初期,北京市内外城9个区,180万人口,中医开业医师约为1200余人。多集中在商业繁荣和人口稠密的地区,居民区次之,贫民区最少。据专科分别统计,普通内科占66%,儿科、妇科、外科、各占20%,针灸科占10%,正骨科占4%。
对科学的迷茫以及对前途的担忧成为中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949年10月,全国卫生行政会议指出,要团结全国中医,帮助中医提高技术以为人民服务。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为团结中医,直接深入中医内部,组织领导北京中医事业恢复和发展。创办中医行业的学术团体备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具体负责的有卫生部医政处鲍敬桓处长、中医科潘兆鹏等人。
二、学会正式成立
1950年2月27日,中央卫生部主持召开北京中医座谈会,到会的有赵树屏、赵锡武、潘兆鹏等21人,以及对中医有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院两位教授孟昭威、李涛。会议决定成立北京中医学会。
1950年3月2日召开第一次筹委会。由潘兆鹏、于道济、赵树屏、哈玉民、马继兴、孟昭威、李涛等7人组成章程起草委员会,制订中医会章草案。
章程共七章21条,于3月14日全体筹委会逐条讨论通过并分别呈送中央卫生部及北京公共卫生局、民政局请予核准备案。
章程规定学会的宗旨是在政府领导下,使中医经过学习,在思想上得到提高,接受科学方法,研究发展中医学术,促进中西医团结,从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950年5月30日,北京中医学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宣告成立。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开始了划时代的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