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深化中医药继续教育改革,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发起了中医药继续教育“导航工程”。
导航工程依托于互联网,将课程、教师、学员分级分层分类,为各层级学员匹配相应学习内容,进行智能学习导航,让中医学习可以像手机导航一样,有迹可循。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北京市三甲中医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以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医大师等100多位专家参与课程录制。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海松教讲述的男性不育的诊断、辨证、中西医治疗男性不育的现状等。
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与辨证
一.诊断
1.了解病史:
(1).详细询问患者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性生活史。
(2).询问患者是否有多次辅助生殖失败病史、是否有习惯性流产病史。
(3).询问患者已有的精液检查结果并详细记录。
(4).特别需要关注之前的精液检查中精子是否存在凝集、精子活动是否大幅下降、精液中是否存在大量细胞。
2.临床表现:
可有原发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或中医症候的相关表现,或临床无证可辨。
3.体格检查:
(1).体查重点是全身情况和外生殖器。
(2).体型、发育营养状况、胡须、腋毛、阴毛分布、乳房发育等情况。
(3).阴茎发育、睾丸位置极其大小、质地。
(4).有无肿物或压痛、附睾、输精管有无结节、压痛或缺如、精索静脉有无曲张。
4.实验室检查:
(1).首次就诊必要检查:
①精液常规分析。
②生殖系统超声。
③生殖内分泌测定。
(2).进一步检查项目:
①精液生化测定。
②精子凝集试验。
③睾丸组织检查。
④遗传学检查。
5.精液特征:
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精浆异常、无精子症、精液不液化、精液量少、免疫不育。
二.辨证
1.精准辨证:
(1).辨病:明确疾病。
(2).辨证:证候特征。
(3).辨体:体质特点。
(4).辨精:据精液特征。
(5).辨无证:从虚从瘀。
2.宏观辨证:
收集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及舌脉等四诊信息,相互参考,为主要诊断手段,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诊断疾病。
3.微观辨证:
现代检测手段所得的数据,将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引入细胞、分子水平以探索疾病、症候演变的实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这实际上也是望、闻、问、切四诊的延伸。
4.精液常规:
①.精液属水为阴;精气属火为阳。
②.精子数目和精液量——肾阴。
③.经理活动力——肾阳。
④.精液中白细胞升高——湿热瘀阻。
中西医治疗男性不育的现状和困惑
一.中西医治疗男性不育的现状
1.理想:丰满
(1).找到不育全部病因
(2).针对病因治疗
(3).解除病因,改善精液,恢复生育
2.现实:骨感
(1).找不到不育全部病因
(2).常常无法针对病因治疗
(3).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多种病因
(4).纠正一个病因无法恢复生育能力
(5).联合使用复方可以提高疗效
3.病因明确疗效欠佳:
(1).内分泌治疗
治疗方式:HCG/HMG脉冲式GnRH治疗等。
临床疗效:疗效差异大。
(2).生殖道炎症的治疗
治疗方式:抗感染。
临床疗效:单纯抗感染效差,需选择有效、足疗程抗生素治疗,注意对精子的影响。
(3).免疫治疗
治疗方式:抗感染、激素治疗。
临床疗效:效果差。
(4).外科治疗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适应症较少、术后并发症多。
4.外科治疗常规术式及并发症:
5.非特异性治疗无确切疗效:
(1).抗雌激素类药物
治疗药物:克罗米芬、它莫昔芬等。
临床疗效:疗效存争议。
(2).雄激素
治疗药物:十一酸睾酮。
临床疗效:无明显疗效。
(3).抗氧化治疗
治疗药物:维生素E、C等。
临床疗效:疗效不确切。
(4).胰激肽释放酶治疗
治疗药物:怡开。
临床疗效:疗效不确切。
(5).其他药物
治疗药物:已酮可可碱、芳香化酶抑制剂、左卡尼汀、溴隐亭、氨基酸、锌、硒等。
临床疗效:缺乏足够说服力 。
6.辅助生殖问题不少:
(1).费用高昂、成功率低。
(2).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的危险、增加流产几率、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的风险。
(3).婴儿先天缺陷增加、遗传方面问题、对神经系统发育存在影响、对遗传印记的影响。
二.中医治疗的困惑
1.治病求因,中医明确病因吗?
2.辨证论治,辨证准确吗?
3.证候是单一的?复合的?
4.补肾阴?温肾阳?补气血?活血?清热?
5.治疗过程中,证候是否发生变化?
三.思考
问题:病因不明,并非没有原因。
解决: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问题:病因明确,并非单因。
解决:治疗要个体化原则。
问题:近80%的成药为西医应用,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解决:中西医都应辨证论治。
问题:微调阴阳,促其平衡。
解决:综合“复方”调控可有良效。
四.男性不育症治疗选择
1.生活方式调整。
2.药物或手术治疗。
3.人工授精。
4.试管技术。
5.AID或抱养。
五.男科医生治疗选择
1.中药汤/颗粒剂:辨证论治、个体方案。
2.中成药治疗:大量使用、常缺辨证。
3.西药治疗:多不推荐。
4.手术治疗:适应症窄。
编辑:陈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