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还产生了一位挽救人民生命的“红军菩萨”。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在休整期间,担任卫生员的龙思泉承担着为战士们治病的工作,同时积极为当地仍在贫困和疾病中挣扎的苦难群众看病。一天,一位农民来到卫生所,哭着乞求龙思泉随他回家为身患重病的父亲看病。龙思泉请示领导同意后,立即背上药箱,顶着寒风,走了20里山路来到农民家中,为其父亲诊病。当龙思泉治好病人准备返回时,路上挤满了前来找他看病的百姓,龙思泉毫不犹疑地又在这个村庄停留了下来。几天后,龙思泉为群众们解决问题后离开村庄,却在追赶部队途中,不幸被敌人杀害。村民们闻讯悲恸万分,冒死将龙思泉的遗体安葬入土。此后百姓有病有难,就会到龙思泉的坟前祈求健康平安。久而久之,龙思泉被当地百姓神话为了“红军菩萨”。
为使他的遗骸不再遭受反动势力的践踏,村民们将他埋在路旁的松树林中,并在坟前立了一块石碑,由于当时没有人知道龙思泉的姓名,当地群众便在立的石碑上刻下了“红军坟”三个大字。“红军坟”石碑立起以后,附近的人民群众非常尊敬并思念这位卫生员,经常拿着香和纸在坟前焚烧,以表示对烈士的敬意和哀思。一些生病的群众到这里祭拜回家后感到病情好转,就说这是红军卫生员“显灵”,于是越来越多祈求健康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这件事渐渐传到遵义国民党官府那里,他们责令当地武装力量要把“红军坟”挖掉。但是他们一挖平坟头,乡亲们又很快垒起一座新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民群众根本不理国民党那一套,照样到“红军坟”那里烧香求医和还愿。“红军坟头挖不掉,头天挖了第二天又长起来”的传说传遍四面八方,吓坏了反动派。久而久之,既畏惧又无能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就不再敢搭理“红军坟”的存在。
解放后,遵义市人民政府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将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遗骸迁葬于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源于对红军卫生员基本是女性的惯性认识,铜像塑造了一位女卫生员给骨瘦如柴的病童喂药的光辉形象。后经多方考证,证实龙思泉烈士为一名男性。但作为“红军菩萨”的化身,他的性别在老百姓的心里,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他的光辉事迹和救治群众勇敢献身的无畏精神,将永世流传。
来源:首都中医
编辑:王许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