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胃肠道症状等。服用藿香正气可散寒除湿、避秽化浊、祛邪扶正。
藿香正气方最早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藿香、紫苏、大腹皮、白芷、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姜制)、桔梗、炙甘草为基本组成,全方以“藿香之芬,以开胃,名曰正气,谓正不正之气”用于胃肠道感冒、湿阻中焦等病症,效果显著。
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多是因夏季烈日下工作或远途奔波,酷热暴晒而发生的伤暑证,可表现为发热、汗出、渴不欲饮、便结、溲赤、脉洪等;“阴暑”则是素体脾胃虚寒者因夏日贪凉,以致寒湿之邪侵袭,脾胃失和,临床表现为畏寒、虚汗、肢厥、呕逆、泄泻、脉微等。藿香正气主要用来治疗“阴暑”。
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为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藿香正气在传统药方的基础上已发展成有着多种剂型的大家族,常用的制剂有: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滴)丸、藿香正气片剂等。
(点击放大查看)
藿香正气水是“急救型”剂型,液体酊剂(含40%~50%酒精)。酒精促进药物成分快速吸收,适用于急性症状(如突发呕吐、腹泻、中暑)且无酒精禁忌的人群,但需严格注意适用证和禁忌。藿香正气水虽然起效快,但口感浓烈辛辣,部分人难以接受。
禁忌:①头孢类药物:同服可能引发双硫仑反应(面色潮红、心悸等),需间隔至少3天。②酒精过敏/忌酒人群:改用无酒精剂型(如口服液、胶囊)。③驾驶员、孕妇、儿童:慎用,避免酒精影响。
辅助用途:①晕车晕船(提前30分钟服用)。②蚊虫叮咬(外用涂抹,需稀释,皮肤破损慎用)。③轻症痱子或湿疹(酒精过敏者避免)。
藿香正气口服液是藿香正气家族中的“温和派”代表,(区别于藿香正气水)不含酒精,安全性更高,无双硫仑反应风险,适合忌酒人群、儿童、孕妇(需医生指导)及需要驾驶或操作机械者。藿香正气口服液改良之后,口感比藿香正气水更易接受,但仍带苦辛味。
藿香正气胶囊和软胶囊是藿香正气家族的“方便型”剂型,不含酒精,胶囊外壳掩盖药物苦辛味道,比口服液、水剂更易接受,对胃黏膜刺激更小。胶囊吸收比水剂稍慢,适合非急性症状。便于携带和服用,适合日常、外出旅行时使用。服用时必须整粒吞服,咬破后可能刺激咽喉或影响药效。
藿香正气滴丸是藿香正气家族中的“速释型”剂型,采用现代滴丸技术,溶解快、吸收快,适合需要快速缓解症状的人群。应舌下含服或温水送服,滴丸在舌下或温水中迅速溶解,药物成分直接通过黏膜速效吸收,起效比胶囊、丸剂更快。
藿香正气丸是藿香正气家族的“经典丸剂”,采用传统中药制丸工艺,药效温和持久,释药较慢,作用时间较长,适合非急性症状。胃肠刺激小,适合慢性症状或体质较弱者服用。
藿香正气片是藿香正气家族中的“固态经典”剂型,采用传统压片工艺制成,具有服用方便、剂量准确、便于保存的特点。片剂吸收速度不如液体剂型,部分人可能吞咽困难,口感仍带苦味。对胃肠刺激较小,适合胃部敏感者。片剂适合家庭常备和日常使用。
1.急救选水剂(含酒精)或滴丸。
2.儿童/驾驶员选择口服液或软胶囊。
3.慢性调理选择丸剂或片剂。
4.旅行必备选择胶囊或滴丸。
5.胃敏感者选择软胶囊或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