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2日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霜降时节的健康养生和疾病预防知识。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霜降节气虽时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养生仍需润肺养阴。另外,秋冬季也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及时接种流感等疫苗,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霜降时节,人们在日常起居以及饮食调养方面需要注意什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张晋介绍,起居上应早睡早起,避免晚睡耗伤阴血和阳气,导致上火等问题。随着天气转凉,穿衣上也要实时关注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在饮食方面,建议食用温润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红薯。推荐梨和萝卜搭配陈皮、生姜煮水喝,既能保持润肺作用,又能减少寒凉,更加温润和胃,润肺化燥。还可以尝试党参山药乌鸡汤,既能补肺又能补气。
霜降后天气转凉,对脾胃病患者尤为不利,遇冷或食用寒凉食物会加重症状,如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脾胃阳虚者还可能出现食后腹胀。张晋提醒,此时,中医强调调理脾胃,为冬令进补做准备。建议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尤其是凉拌菜。烹饪时可添加香叶、紫苏、生姜、丁香、肉蔻等调味品,既增香又去腥,还能改善脾胃虚弱。推荐山药、南瓜等养脾胃食物,可蒸、煮或煮粥。山药尤其有益,能补肺养胃、补肾。她介绍,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山药(薯蓣)可缓解脾胃弱人群容易出现的慢性腹泻,尤其是天气骤凉,或者饮食生冷以后这些症状加重的时候。
此外,张晋推荐练习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两只手交叉向上向下的动作会交叉到中脘穴,也会牵拉脾胃经,对调理脾胃有一定的帮助。
“再给大家推荐两个穴位,尤其是在做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个动作之后。”张晋介绍,双手搓热后按揉中脘穴和关元穴,热熨穴位,或艾灸这些穴位,以及足三里,可强健脾胃,防止寒冷侵袭,增强体质。同时提醒脾胃虚弱者进食时,食物应烹煮熟烂,细嚼慢咽,以助消化。张晋还介绍了三个穴位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穴位,分别为太渊穴、列缺穴以及迎香穴。
发布会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群众、退休教师刘德清介绍了自己的养生锻炼经验。他平常会练习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扇,还有站桩等。
“今天来参加发布会,7点的高铁,我6点就到了车站,在等高铁的过程中还打了30分钟的太极拳。每天坚持锻炼非常重要。”刘德清说。此外,他还介绍了自己获取养生知识的方式:经常看健康养生、中医养生方面的书籍和报刊,听医院和社区的健康讲座,还有权威专家和医生的系列讲座和报告。刘德清提醒老年人做好养生知识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