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新闻

深度聚焦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四进” 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以下简称中医药“四进”)意义重大,是一项固根基、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医药“四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推动中医药“四进”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人民群众在实现小康之后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几千年来,中医药以其确切的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守护了中华儿女的健康。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健康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历久弥新、久经考验的中医药以其独特优势和确切疗效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中医药“四进”,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好地走近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认可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从而有效助推健康中国建设、有效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推动中医药“四进”是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的优秀文化资源。推动中医药“四进”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通过亲身体验,切身感悟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和魅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中医药“四进”是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及其他因素影响,中医药一度甚至被归类为“伪科学”而命运多舛。新时代以来,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但社会上依旧对中医药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和偏见。积极推动中医药“四进”,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中医药,真正相信中医药,愿意使用中医药,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有效助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四进”的现状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布以来,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围绕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中医药进校园形式多样、亮点纷呈。以山东省为例,建立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长效机制,明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教育厅负责全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全面组织和领导,联合制定了《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建设标准(试行)》,打造了“中医药伴我成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亮点品牌,编写中医药科普系列读本,制作中医药文化相关宣传品,分类探索开发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省级师资培训班,并有效整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各种资源,多措并举,成功打造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齐鲁样板”,扎实推进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其他省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也形式多样,亮点纷呈,如北京市规划在“十四五”期间试点建设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江西省有关部门编写《五味食美》等适合中小学生的精品读物,四川、江苏等地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与端午、冬至等传统节日相结合。
中医药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关注度高,广受好评。中医药在社区和乡村需求迫切,拥有广阔的市场。长期以来,基层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但优秀的中医药资源却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基层百姓难以便捷地享受到。中医药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通过举办中医药夜市、专家进社区(乡村)义诊等方式,将优质的中医药资源送到基层老百姓身边。今年夏季,很多中医院举办的中医药夜市火爆出圈,7月12~14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举办的“药香慧泉城,健康夜市行”共吸引了10万余人参与;8月8~11日,辽宁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岐黄惠沈城,健康夜市行”用中医药传统特色疗法治疗5.5万余人次……各地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出摊即出圈,究其原因是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参与感十足,满足了基层百姓的现实需求。
中医药“四进”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有些地方既没有明确牵头部门,也未建立长效机制,活动呈散发状态,没有统一组织和调度;二是人员、经费等保障不到位,有些地方没有配备中医药“四进”专职工作人员(或安排专人负责),也没有相关经费,参加活动的专家等人员大多也未进行统一培训;三是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效果有待提升,比如有些地方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时,主要以专家进中小学作报告的方式为主,报告这种形式相对容易组织,但活动效果却难以保障;四是典型经验宣传总结推广不够,有些地方虽然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四进”活动,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但后期对活动的宣传总结不够,还未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

推动中医药“四进”的实践路径


中医药“四进”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事,要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可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进一步理顺相关体制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四进”的组织领导,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出台相关保障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相关任务,并进一步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调度和督导。体制机制理顺了,相关基层单位在开展中医药“四进”活动时就能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活动开展就能更顺畅高效,活动常态化实效性也更有保障。
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中医药“四进”的内容是否丰富、形式是否新颖直接影响着活动效果。今年火爆出圈的中医药夜市,就是以丰富的体验内容、活泼新颖的方式广受欢迎和好评,人民群众在中医药夜市上体验感、互动感十足,主动了解、认识、信任、使用中医药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在融媒体时代,制作高质量的中医药短视频、影视剧、动漫等,对推动中医药“四进”也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调动各方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医药“四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较多,如何调动相关医疗机构、学校、社区、乡村和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关键。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可将开展中医药“四进”纳入各级医院绩效考核内容,将参与中医药“四进”作为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的加分指标;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中医药“四进”创造有利条件,在经费保障、活动场所、人员组织、秩序维护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宣传部门和社会媒体也要加大对中医药“四进”的宣传力度,努力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好中医药声音,大力营造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宣传推广。近年来,各地在中医药“四进”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以山东省为例,省卫生健康委和教育厅联合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省级试点学校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拍摄扁鹊系列微电影《寻找扁鹊》《扁鹊归来》《扁鹊,扁鹊》,出版《跟我学中医》系列丛书和中医药探险故事系列丛书《仙草探险队》,并与大学城实验学校合办扁鹊少年班;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开展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潍坊市卫生健康部门开展多年的“中医生活化”系列活动等都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和推广价值。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四进”的总结宣传推广,塑造品牌,总结好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助推中医药“四进”深入有效开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乔雨园

审核: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