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新时代中医护理人精神风貌,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关于开展“我的中医护理路”分享展演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动情讲述自己与中医护理的故事,诠释出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与临床价值。现将评选出的30份推荐作品进行展示。
科研引航,逐梦前行
——“我的中医护理科研之路”分享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运动医学二科 田婧
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也从简单的“照料、照顾”向纵深方向拓展和延伸。如何通过科研思维开展临床实践,将护理工作中发现的小问题,进行总结、思考、研究,进而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成为了我们一代又一代护理人的职责。
一、规范工作流程
在“一证一品”示范病房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将膝关节术后中医康复护理内容融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膝痹中医护理方案中。通过贯穿始终的专业护理评估、展现人文关怀的中医护理服务、专业的膝关节术后康复指导、突出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护等服务链,形成了本科室特色的膝关节术后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将膝关节术后中医康复护理内容进行规范化,明显改善患者患肢疼痛、肿胀、无力等症状,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二、创新护理技术
在工作中,我重视加强科研素质,为优质护理提供循证基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血瘀气滞证患者在痛点部位常常有条索状结节,而普通的大面积走罐并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带领护士在科室开展讨论、研究、创新开展了循筋解结走罐技术。沿着病变部位肌肉、肌腱、韧带等走行寻找“筋结”,定位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以痛为腧,辨证归经,运用轻重快慢的补泻手法走罐,进行解“结”。在临床应用后,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并作为特色技术在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带教基地复审过程中向专家展示。
三、科研解决问题
针对术后置入引流管的患者,医生常常下达口头医嘱:给半负压、1/3负压。但是我们目前应用引流管所连接的负压装置存在无法测定负压值、无法精确调节负压等缺陷,护士执行时常常凭经验。可是,如果不能精准执行,负压过小,血液排不尽,会形成血肿进而压迫神经、血管;负压过大,会对局部组织造成缺血性损伤。因此,我与护士们共同讨论、设计了一种可调节防反流负压引流器,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并积极转化。
工作15年来,主持参与各类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1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争取把护理科研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