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新时代中医护理人精神风貌,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关于开展“我的中医护理路”分享展演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动情讲述自己与中医护理的故事,诠释出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与临床价值。现将评选出的30份推荐作品进行展示。
我的中医护理科研之路——
挑战与机遇交织,科研与实践融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脊柱手足科:张雪键
今天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在中医护理科学研究方面一路走来取得的一些成果及感悟。
在医学的浩瀚宇宙中,中医护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名工作19年中医护士,对中医护理充满着一份热爱、一种情怀、一份执着,通过持续学习、思考和实践,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逐步完成了从"学习者"向"实践者"再到"研究者"的转变。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作为一名中医护理科研工作者,我有幸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经历了从懵懂到热爱,从困惑到坚定的成长历程。
一、初识中医护理:懵懂与好奇
我的中医护理之旅始于大学时代。那时,我对中医护理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被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思想所吸引。我开始意识到,中医护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哲学,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个体差异和身心健康的整体调护。这种独特的魅力让我对中医护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我后来的科研之路埋下了伏笔。
二、深入探索:困惑与挑战
毕业后,我有幸进入一家中医院工作,开始了我的中医护理实践生涯。然而,实践远比理论复杂得多。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和千变万化的病情,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即使我严格按照中医护理的原则进行操作,但患者的病情变化却并不总是如我所愿。病人烦躁的情绪、痛苦的呻吟,使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我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和能力,甚至对中医护理的有效性产生了动摇。但是,正是这些困惑和挑战,激发了我对中医护理科研的强烈兴趣。我意识到,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更深入地揭示中医护理的内在规律,提高其临床疗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三、科研之路:坚持与创新
护理科研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提升护理质量,探索护理领域的未知问题,验证护理理论,创新新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护理学科的知识体系。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课题选择、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各个环节,我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有时,为了一个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需要反复验证数十次;有时,为了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我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但是,我从未放弃过。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坚持和努力,都是在减轻患者病痛,都是在提高疗效。
四、收获与成长:科研与临床的相互促进
通过坚持及不懈努力,带领科室护理团队创新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形成了中医专科护理特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授予“一证一品”特色护理专科示范病房,“以医院平台为支撑,加强专科护理内涵建设护教研协同发展,形成了,专科优势突出,护理特色明显,师资力量强大,带领科室护理团队成功获批“北京市中医护理骨干人才临床实践基地 ”及中华护理学会“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团队的合作帮助下,主持课题 4项,参与其他课题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 篇、SCI1篇,其中《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干预1例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便秘的护理体会》被评为“2022 年度中西医结合临床案例库·护理子库示范案例”。作为副主编参与编著《足踝外科护理与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专科著作等。
总之,中医护理科学研究是一条充满挑战和希望的道路。让我们携手同行,为中医护理事业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