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术成果创新转化应用,引领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12月23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支持,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共同承办,北京科技期刊学会、《北京中医药》杂志协办的“2022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肿瘤中医药诊治专场”在线上成功举办。报告会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罗增刚主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郭鲁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为报告会致辞。
郭鲁钢副主席指出,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是北京市科协从2019年开始打造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报告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坚持四个面向,突出基础研究,围绕生物医学、中医药等10余个重点领域,遴选热点、前沿、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原创性的科技论文或科研成果,是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希望报告会能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学术交流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作用,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屠志涛局长指出,构建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全链条科技支撑体系,是前沿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肿瘤研究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围绕群众需求,将学术、服务、管理模式统一起来。希望大家通过报告会,充分讨论中医肿瘤三个模式,了解百姓需求,找准科研方向,探索前沿理论,将中医药与生命科学、西方医学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中医肿瘤学术研究内涵,将中医肿瘤研究应用到基层,充分带动基层肿瘤学科发展,在中医肿瘤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中医药肿瘤学术发展。
颁奖环节,北京市科协为遴选出的11篇首都前沿学术成果论文颁发电子证书。
大会交流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首都名中医杨宇飞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李杰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胡凯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张甘霖副教授分别做《结直肠癌全程干预方案与研究》《肿瘤中医药治疗的原始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国式方案-肿瘤绿色治疗》《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及中医药抗乳癌研究》专题报告,分享研究成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杨国旺、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贾立群、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主任朱世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医师庞博、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娄彦妮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报告会互动交流环节。
2022年,北京中医药学会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指导下,按照科学、公正的评选原则,对近百种中英文中医药期刊上北京地区作者在2017-2021年发表的肿瘤领域的中医药学术文章进行评价遴选,采用SCI数据库、CSCD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对文章进行被引数据等的定量评价,同时剔除数据指标高但被撤稿的论文,最终从近300篇论文中遴选出11篇首都前沿学术成果论文,集中展示中医药领域优秀的研究成果。报告会选取其中4篇具有开创性、对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学术成果进行报告交流。
近4个小时报告会,交流专家与报告人之间、报告人与线上听众之间交流研讨、思想碰撞,现场嘉宾、线上观众热情高涨,气氛热烈。罗增刚副局长在总结发言中提到:科协搭建的平台形式新颖,专家报告以交流为主,使学术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四位报告嘉宾给我们线上的观众带来了一场中医药治疗肿瘤领域的饕餮盛宴,充分展示中医药在国际国内影响,有利于促进学术成果转化,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
本场报告会通过科协频道的官方微信、微博全程在线直播,在线观看累计达到130.9万人次,盛况空前,广受关注,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编辑: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