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承办的“第十六届京津冀一体化脾胃病学术论坛-北京论坛”暨“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4万余名专家学者线上参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教授,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刘华一教授,河北省中医院杨倩教授共同担任此次大会主席,开幕式由张声生教授主持。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李德娟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作为北京中医药学会最早建立的专业委员会之一,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京津冀共同提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将与学会一起本着更好的服务首都功能和人民健康的宗旨,聚焦功能、服务人才,推动学术“平台化、机制化、行动化”,“建平台、建团队、建行动”,努力推动首都和京津冀地区中医药学术高质量发展。
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娟表示,京津冀三地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签订的《京津冀一体化脾胃病合作协议书》是北京中医药学会签订的第1份“京津冀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迄今为止,已分别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举办15次学术交流会议,搭建良好的创新及科研交流平台,已成为首都中医药学术领域的品牌项目,推进京津冀地区脾胃病领域合作与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医脾胃病特色诊疗中心,集国家中医脾胃病区域诊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继续教育基地为一体,年门诊量20万余人次。医院将一如既往支持脾胃病学科发展建设,希望消化中心继续发挥脾胃病学术引领作用,促进脾胃病学术的创新发展。
会议邀请仝小林院士、全国名中医李乾构教授、全国名中医陈宝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等京津冀地区17位名医授课,内容涵盖“中医‘态靶辨治’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活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经验”“张锡纯治疗脾胃病学术特点”“调五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的策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策略”“肠道微生物在炎症性肠病发病和诊治中的价值”等消化科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诊疗策略与难点等内容,体现当今消化病中、西医最新临床及科研进展。
会议着眼于消化病发展热点与前沿,注重临床,就目前消化病中西医诊疗热点问题、最新进展和诊疗思路进行深入交流和碰撞,体现较高的学术水平。与会者纷纷表示,期待更多这样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必将促进京津冀乃至全国中西医消化病学术水平的提高。
编辑: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