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平台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工作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传统制剂综合服务平台、承道智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北京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工作委员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线上成功举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胡凯文在致辞中介绍北京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平台成立背景及主要任务,该平台在政府引导、市场需求主导下,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指导,搭建医、政、企、产、学、研、用等多方资源交叉融合的平台,致力于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进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及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立中医药项目、专利及人才数据库,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希望通过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产、学、研有效结合,推动中医药创新成果落地。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建民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指明方向,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中药制剂承担传承中医临床经验的作用和使命,是培育中药新药的摇篮和苗圃,更是中医药创新的活水源头。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持续搭建中药制剂研发转化平台,为中药制剂研发、转化、落地提供学术支持,努力实现专业、行业、产业“三链”联动,进一步推进北京地区中药新药、中药制剂以及中药大健康产品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北京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杨娜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工作委员会和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在中医药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成绩,她指出,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活力。希望大家把握好中医药发展历史机遇,与时俱进,用现代科技成果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提升中医药学术水平,增加中医药服务供给,以满足民众中医药需求。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在致辞中指出,中医药科技、知识产权、财政支持等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学术链、人才链、供应链、产业链、信息链的“五链”融合。希望大家以论坛为契机,共商良策,探讨如何推进中医药“五链”及政策和实际的相互结合。
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吕良做《专利申请简介》主题报告;清华海峡研究院CTC国际医疗技术创新转化中心主任赵磊做《从临床需求发现、发明到成功的商业化 - 医生需要知道的那些事》主题报告。
分会场分别邀请北京市医疗、科研院所、企业、金融等多领域专家解读中药新药发展相关政策,阐述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全路径,研究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知识产权,分享和探讨中药新药研发经验和北京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秀案例,内容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郭蓉娟介绍宁心安神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转化研究;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王伽伯讲述基临合作推动中医药成果转化的思考与实践;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副院长耿嘉玮分享中药复方制剂“百贞解郁颗粒”研发;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成岗介绍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肥胖相关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等。
论坛围绕药品、器械及医疗制剂研发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系统梳理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脉络,推动理论和技术创新,为进一步加快北京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注入力量。
编辑: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