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第二届颜正华临床中药学服务策略与实践培训班成功举办


2017年8月24日-27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科、颜正华名医工作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临床中药学服务策略与实践培训班”顺利召开。本届培训班旨在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精神,以“促进医药沟通,提升药学服务”为主题,开展为期3天用药安全的培训与交流。

开班仪式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娟主持。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金世元教授、王琦教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科教处副处长王会玲,北京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王春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翟双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分党委书记马长华、院长雷海民,颜正华名医工作室负责人张冰教授,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陈琛经理、12家颜正华临床中药学科服务基地负责人及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200多名药师参加。

翟双庆副校长从中医药理论内涵及特色出发,指出临床中药学服务开展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大学将继续支持颜正华临床中药学传承工作,促进临床中药学队伍建设。雷海民院长表示,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颜正华临床中药学科服务基地的成立、发展为临床药学服务事业输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合理用药作出重要贡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罗增刚副局长指出,中医药协同发展、圆融发展,实现医药沟通是新医改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传承国医大师学术思想,青年药师传承对话是临床中药学服务发展的催化剂。中医管理局将继续重视并支持临床中药学科与服务基地的建设,共同促进临床中药学服务发展。

王会玲副处长、王春生副秘书长、马长华党委书记、张冰教授向颜正华临床中药学科服务基地代表赠送2017版《临床中药学服务系列口袋书》。《临床中药学服务系列口袋书》是由颜正华名医工作室负责人张冰教授主持编写的临床中药学科系列服务手册,该系列手册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分别从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使用警戒,展现了临床合理用药思想,有助于提高临床中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本届培训班邀请到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金世元教授、王琦教授及首都国医名师高益民教授等15位来自全国临床一线的医学、药学专家,围绕“大师专题报告、中药临床治疗、药学服务实践以及医药互动与药历点评”四大板块,以期推广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中药学学术思想,加强临床中药学人才培养,提高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会议伊始,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颜正华通过讲述其7年的求学经历,70余年的行医经历及临床中药学科的创建与发展阐释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源流,鼓励青年中医药工作者毕其学,敬其责,提升其自身药学服务水平。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王琦教授分别从中药炮制及辨证辨体角度,为与参会代表分享了其在中药学服务临床实践中的经验与感悟,并与青年临床药师对话解惑。随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高益民、颜正华名医工作室负责人张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奎君、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张相林、广东省中山市中医医院梅全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任刘丽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吴嘉瑞、北京康仁堂药业传承工作室于立伟经理、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李怡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张学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林晓兰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药学部科教秘书田佳鑫药师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报告。

为搭建青年药师交流平台,加强临床中药学队伍建设,本届培训班秉承“促进青年药师交流,助力青年人才培养”的理念,围绕“药学服务实践”举办了第二届青年临床中药师学术论坛。本届青年临床中药师学术论坛由张冰教授亲自主持,宣武医院药剂科林晓兰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杨毅恒副主任担任点评嘉宾,并开展了优秀药历的评选活动。6位工作于临床一线的青年药师进行优秀药历的分享,全国各省市近200位参会代表共同参与。青年药师积极发言,嘉宾、学员互动频繁,会场气氛热烈。

 本次培训班于还组织参会代表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医珍堂进行药学服务的实地观摩。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作为北京市药物警戒站之一,拥有先进的智慧药房系统,实现了药学服务的智能化、规范化,被评为北京市“示范中药房”、“全国示范中医院”。北京国珍堂集医药服务为一体,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了药学服务的个体化、精准化。

本次培训班名医名家云集,授课内容丰富,学术氛围浓厚,与会药师表示受益颇丰,高度评价本次培训,并对临床中药学理论与实践继续教育的再次举办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