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创新发展研讨会暨2025数字中医药应用场景成果案例推介会”在首钢园启幕。作为2025年服贸会卫生健康专题展的核心配套活动,会议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康中国”战略,汇聚政府部门、医疗机构、高校及企业代表,围绕政策解读、成果展示、供需对接三大核心环节展开深度交流。会议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北京中医药学会联合承办,并获市经信局、市科委等单位支持,现场解读《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政策文件,分享数智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经验,解析未来三年数智技术创新趋势。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李德娟致辞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生物与医药产业处处长侯守国 分享数智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刘慧解读《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化与大数据处处长邓锴介绍 卫生健康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会上集中推介2025数字中医药案例。展示案例经前期广泛遴选重磅发布,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涵盖智能诊疗、健康管理、中药精准研发、AI“就医助手”等多样化场景,为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持续开展数字中医药案例遴选,积极推进创新场景落地和产业升级,数字中医药成果逐渐提质增效。这不仅彰显了北京的科技人才硬实力,更勾勒出首都中医药数智化的良好创新生态。北京通过“平台矩阵”凝聚数字中医药创新合力:组建中医药数字化健康产业共同体、人工智能智库专家队伍、新质生产力“三联”(联学联建联促)平台,发挥“北京数智中医产业发展研究院”作用,构建起“需求-研发-验证-推广”全链条机制;建有7个省级数智中医重点实验室,聚焦慢病防治、数智针灸等关键方向,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核心载体。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已在“中医+AI教育”“中医+智能医疗”“中医药+循证决策”等领域取得突破,本次会议的供需对接环节是该生态机制的生动实践。华夏创新中医药科技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玉琢分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产业优势 推动数智中医药创新发展》
在服务落地层面,数字中医药应用场景实现“多点开花”。中医AI机器人与骨科接骨机器人精准赋能临床诊疗;融合DeepSeek大模型的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起中医服务一体化能力;“中医药数智健康小屋”则通过AI辅助问诊、健康知识智能推送等功能,结合多样化的智能应用,进一步推动数字中医药服务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表示,将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医用金”协同,打造“技术有载体、场景有落地、生态有支撑”的发展格局,助力北京建成全球数字中医药创新高地。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