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活动信息 | “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活动——‘中医药+’多学科交叉融合诊疗应用前沿探索会议”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29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主办,北京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承办的“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活动——‘中医药+’多学科交叉融合诊疗应用前沿探索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以北京市科协青年托举人才等青年骨干为基础,围绕中医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新型材料等多学科结合的现状与潜在优势,从理论到实践、从传统到创新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有关单位领导、专家、青年科技学者百余人参加会议,线上2800余人观看。



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屠志涛,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部部长张建国,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科技人才服务部张兰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副书记刘子旺,北京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韩偎偎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北京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杨娜主持。

青年学者代表王继升开幕致辞,首先向北京中医药学会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青年学者能通过此次跨界交流平台进行深度思想碰撞与学科融合,共同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中医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思想动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子旺介绍东直门医院中医药创新与发展情况,指出此次活动正是加深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一个重要契机,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中医药领域与现代科技的对接,从而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


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屠志涛致辞表示,“多学科,融合诊疗,前沿探索”三个关键词都很引人注目。并借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指出医学模式正由治病医学到健康医学、由生物对抗到整体环境和谐的转变。屠志涛会长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青年人才,要扶持人才,要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依靠多学科、多方位模式共同努力实现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




学术交流环节,相关领域青年学者以“人工智能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为题,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诊断、疾病预测、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汇报多项如中医舌诊、图像诊断、康复治疗等前沿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支持。



“大数据统计分析推动中医证据可视化” 议题着重强调大数据在整合中医海量临床数据、古籍文献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部分青年学者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技术,汇报了通过可视化证据图谱展现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部分成果及深入转化的可能性,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医理论及治疗方法的科学性与说服力。


 

“新型材料与中医诊疗结合的潜在靶点” 这一议题首先介绍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解决传统中医诊疗中药物靶向性差、治疗效果不稳定等难题的潜在优势,其次环境材料的青年学者从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可持续发展等独特视角出发,为新型建材材料与中医诊疗环境结合提供了思路。新型材料有望助力中医在健康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次会议不仅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更是跨越不同领域界限,实现多方携手合作。在会议进程中,青年学者们积极踊跃,各抒己见,充分展现本领域优势,提出诸多兼具可行性与前瞻性的学科交叉设想。希望未来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能够整合前沿科技与中医传统智慧,为中医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守正创新提供新思路。


  编辑:乔雨园

审核: 韩偎偎  监制:杨娜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