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北京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胡希恕“三名”传承工作室、冯世纶名医传承工作站联合承办的“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年会”在北京渔阳饭点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200位代表现场参会,开幕式由专委会陈建国秘书长主持。
专委会主任委员张立山教授开幕致辞,表示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的年会是展现专委会一年学习成果的汇报,多年来一直具有广泛的学术吸引力和影响力,希望对参会代表的学习进步有启发和帮助。北京中医药学会杨娜秘书长致辞,对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既往工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对专委会学术活动影响力的提升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学术交流环节,专委会顾问、首都国医冯世纶教授以“捍卫仲景知识产权”为题作学术报告,强调传统中医在传承的过程中在学术方向上是有所侧重的,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厘清渊源,才能不至混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对中医寒温之争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对仲景学说的六经辨证在具体化、普适化方向的研究进行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张立山教授分享应用厚朴麻黄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旁征博引,条分缕析,使大家对厚朴麻黄汤的方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鲍艳举主任通过辨析乌梅丸方证条文,拆解乌梅丸方药组成,详细分析了乌梅丸证形成的机理,并以实际案例说明了临床拓展应用乌梅丸的经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张苍主任以“膨胀与塌缩:白虎汤前后诸方”为题,以人体津液的变化为线索,围绕白虎汤的来路与去路串联诸方,使得听者对“伤寒论”中津液链的演化有了全新的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马家驹主任以六经辨证为纲,从蓄血类方着手,通过深入剖析桃核承气汤与抵挡汤等蓄血类方的方证异同,从血分受病的角度阐述了胡希恕经方医学的六经辨证体系,逻辑清晰,思维严谨,帮助大家对蓄血类方的认识更加深入。
孔医堂望京馆馆长孙立彬老师通过对经典条文解读,并介绍诸多应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临床案例,辨析本方“去桂”还是“去芍”的学术争论。胡希恕“三名”传承工作室陈建国主任通过讲解柴胡证诸方,以柴胡各方的脉证变化为切入点,深刻揭示疾病演化的内在规律,从系列方的角度深度阐释医圣“观其脉证”的学术思想。
张立山主任委员做会议总结。他表示,今年年会的授课专家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分别就仲景学说的内涵及临床应用进行深入讲解,学术报告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