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传统医学精髓,深度挖掘中医药的原创潜力,积极促进首都中医药科研成就的突破性转化,建设高质量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6月27-28日,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由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主办,北京中医药学会承办的“北京市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共性技术人才培训会(中级)”在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李德娟,北京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邓娟,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张静波,首都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部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郜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事业拓展部主任王洪,北京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杨娜、学术部主任韩偎偎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市各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及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人员百余人参加培训。
会议由杨娜秘书长主持。邓娟主任、李德娟副局长开幕致辞。邓娟主任表示,组织开展此次培训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有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促进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进一步挖掘中医药的深层价值,加速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攻克当前技术难题,促进中医药科学研究与创新的飞跃性发展,实现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双向突破。
李局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培训是在去年培训基础上的又一次升级和强化,弥补知识弱项、强化技能应用,促进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快医药协调创新的重要意义。二是高度关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三是要高度关注在技术转移转化关键问题。希望学员参加本次培训之后,能够进一步拓宽创新转化思路,将知识带回实践岗位,更好地服务临床、服务社会。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和实现健康北京目标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在学术交流环节,邀请张静波主任介绍首都医学科技创新转化工作概况,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政策与法规研究部主任王涵解读《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中的相关政策法规。邀请郜文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副院长刘建勋分别讲授“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与思考”“中药新药研究与转化策略探讨与实践”相关知识。
在转化应用和案例分享环节,邀请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医学转化中心主任路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少萍分别介绍“医疗机构制剂立项研发与商业转化需求的思考”“《中药新药研发用临床需求清单》在人用经验研究设计的应用”“文献信息检索与分析常用工具简介”相关内容。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分析中心副主任赵海誉,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系副主任林志健,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中药新药制剂研发中心主任李蜀平,分别做题为“一种序贯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新药转化研究”“菊苣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转化案例分享”的学术报告。
讲座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与会者进行积极交流,学术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干货满满,与会者纷纷表示收获众多。
理论培训后,28日上午组织培训学员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实地参观考察。邀请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申海成介绍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发展情况,大兴区科委项目科科长刘梦贤做《大兴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并邀请企业代表介绍公司产业化历程和成功案例。
本次培训内容融合政策理论学习,共性思维培养,转化应用及实践案例分享,结合实地参观学习考察,提升了首都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共性技术水平,提高了中医药成果转化的科学性和临床有效性,为首都中医药率先实现现代化贡献力量。